曆史性的一步 “無人汽車”正式上路|測試|智能汽車|無人駕駛_新浪新聞
無人駕駛汽車如何上路一直備受關注,昨天(3月1日)上海發放全國首批智能網聯汽車開放道路測試號牌,這標誌著無人駕駛汽車正式走出封閉園區,進入上路測試階段。那麽車輛要具備哪些條件,才能申請無人駕駛道路測試?萬一發生交通事故,又如何認定責任呢?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!
上海明確“無人汽車”上路條件 測試出車禍司機需擔責
上海市公布的辦法明確,測試主體必須建立測試車輛遠程數據監控平台,同時按要求接入第三方機構數據平台,並為測試車輛購買相應保險,測試駕駛人應具有50個小時以上自動駕駛操作經驗,其中40個小時以上為申請測試項目,測試車輛必須在第三方指定的封閉測試區內,在規定的有效試驗次數內達到相應要求。對於交通事故的責任認定、處理,辦法將遵循現行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,所有違法行為由發生地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進行處理。
上海:“無人駕駛”車正式上路
無人駕駛車輛上路測試在上海博園路進行,這段道路行人不多,但車輛密集,不時有大型貨車開過,對初次上路的智能汽車來說,考驗不小。
石飛是上車的測試員。此前一年多,他對智能座駕的測試,還限於封閉的測試園區,但現在,獲得資質的無人駕駛車,終於可以光明正大開上馬路了。
測試開始,全程幾乎都是車在自主駕駛,遇到紅燈,車會自己停下,掉頭時,車會自動等後續車輛通過後再啟動。石飛沒有過多幹預,不過,車輛的刹車頻率有點高,有時周邊並沒有車輛,智能汽車也會頻頻點刹。
把智能汽車設計得如此敏感,更多是出於安全考慮。像上汽這輛車,安全設定範圍為3米,在此範圍內,隻要傳感器感知到有物體靠近,就會自動減速或刹車。
為了配合無人駕駛車上路,目前的開放路段已完成對紅綠燈的智能化改造,智能車輛經過時,能自動知道前方是否有紅燈。
新興產業要發力 行政審批要提速
就在28天前,工信部部長苗圩曾建議,給無人駕駛汽車上路留出空間和發展餘地。時間僅僅過去了一個月,上海就推出了智能網聯汽車的開放道路測試號牌,我們為這樣的速度點讚,更為這樣跟緊市場的作法點讚。新時代下,新興產業層出不窮,但若想持續發力,我們的行政審批速度一樣需要換擋提速,雙管齊下,才能事半功倍。⠀
責任編輯:張迪
"
留言0